Generic selectors
Exact matches only
Search in title
Search in content
Search in posts
Search in pages
细胞外颗粒

细胞外颗粒 (Extracellular particles) 是细胞释放出的微小结构。它们分为两类:有膜的囊泡型(膜结合型)和无膜的颗粒型。常见的包括外泌体、微囊泡、外微粒、凋亡小体,以及其它无膜生物分子。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运输 RNA、蛋白质和脂类等生物分子,在细胞之间进行传递。

这些颗粒的大小一般介于 30 纳米至5 微米之间,体积大约比间充质干细胞小约 20 倍。

过去,细胞外颗粒曾被视为细胞废物清除系统的一部分,负责移除细胞内不要的物质。然而,最新研究发现,外泌体、微囊泡和外微粒等在细胞间的通讯中发挥关键作用,它们能够传递生物信号,协助调控多种细胞过程和功能。

细胞外颗粒和外泌体有什么不同?

细胞外颗粒是一个广义的总称,指所有由细胞释放的颗粒,包括外泌体、微囊泡、外微粒及其它非囊泡型颗粒。而外泌体只是其中的一种类型,是一种小型(30至150纳米)、带膜的囊泡,源自细胞内的内体途径,并通过该途径释放到细胞外。简单来说,所有外泌体都属于细胞外颗粒,但并非所有细胞外颗粒都是外泌体。它们主要的区别在于大小、起源及功能。外泌体专注于细胞通讯,而细胞外颗粒的功能更广泛,包括传递生物信号和清除细胞废物等。

细胞外颗粒的来源

所有细胞都能分泌像细胞外颗粒般的纳米颗粒。来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外颗粒更具优势,因为这类干细胞年轻、活性强、生物功能更完整,因此其释放的质量也更高。

细胞外颗粒的潜在用途
目前,细胞外颗粒(尤其是外泌体)正被广泛研究作为“无细胞治疗”的新选项,因为它们可携带多种生物活性分子,如蛋白质、核糖核酸、脂质等。主要研究包括:
  • 再生医学:促进心脏、肝脏、大脑、皮肤和关节等组织的修复
    例如:用源自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加速伤口愈合或缓解关节炎
  • 免疫调节:减轻炎症,调控自身免疫问题
  • 癌症治疗:将抗肿瘤药物或微小核糖核酸(miRNA)递送至癌细胞
冻干 vs 冷冻储存,有什么不同?

以下表格总结了冻干和冷冻两种保存方式的差异。 相比之下,冻干更适合保存容易变质的物质,在储存、运输及长期稳定性方面更具优势。

冻干保存 冷冻保存
储存需求 最佳储存在 4°C以下 必须维持在-80°C 或更低的温度
保护性能 添加了冻干保护剂,有效保护颗粒结构 无额外保护机制
膜结构完整性 干燥过程中外层结构稳定 冰晶可能破坏外层结构
保存期限 不冷冻也可保存多年 若未维持在-80°C,品质会迅速下降
运输便利性 运输方便,无需冷冻链 运输困难,必须全程冷冻保存
使用效果 复原后效果不变 若反复冷冻或解冻,可能导致效果减弱
error: